欢迎您来平潭岛人才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毕业指导 > 行业观察 > 武汉科技大学:三年平均就业率缘何高达92%
武汉科技大学:三年平均就业率缘何高达92%
作者: 时间:2010/1/8 阅读:6001次
11月20日,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对129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和219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扬,武汉科技大学榜上有名。湖北省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称号的仅有6所高校。

  截至11月10日,学校2009年毕业生就

业率达91.2%、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以上。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2%,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双高。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学校毕业生工作的重要目标,学校长期秉承“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多管齐下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形成“学校牵线搭桥、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学院积极协调、教师全员参与、学生主动出击”的良好局面。

校院联合完善就业机制

  “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是学校现已形成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体系。

  学校成立以校长孔建益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孙国胜,副校长顾杰,党委常委、教务处长吴怀宇为副组长,各学院院长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全校就业工作。各学院相应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就业机制,明确就业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分解任务、层层落实。

  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的同时,学校积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党委常委会、校长专题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等重要会议,专门研讨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9月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分析就业形势、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建立长效就业机制。

  为落实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体系,学校实行“就业联系制”:校领导联系学院、院领导联系专业、教研室领导联系班级、课任老师联系毕业生。校领导每学期到所联系学院进行就业工作调研、指导,并督促其落实就业措施、完成就业工作任务。院领导到专业,系教研室主任到班级,辅导员、班主任联系毕业生个人,摸清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学校鼓励教职工推荐毕业生就业。2009年,学校教职员工利用校友资源、科研合作资源、学术合作资源等有利条件,邀请方大炭素集团、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浙江玉龙车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用人单位到校召开专场招聘会,与120余名毕业生达成就业协议。

多管齐下广开就业门路

  2009年,在原有基础上,学校先后与深圳、鄂州、福州、昆山等地人事局建立人才合作关系,在上海、兰州、东莞、深圳、迁安等地建立就业实践基地。为开拓就业市场,学校每年拨出10余万专项经费扶持就业市场建设,校领导、院领导带队到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地开拓就业市场。

  目前,学校已与武钢、华为等16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各地企业中已建成20多个长期就业见习基地,有7000多家单位录用学校毕业生。

  学校采用市场化手段,充分利用校友会、行业协会资源等将用人单位“请进来”招聘;同时“走出去”和各省市人事局、人才中介机构合作,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今年,学校先后与武汉市人事局、湖北人力资源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8场中型和2场大型招聘会,620余家单位提供13000多个有效岗位。

  今年,学校还首次尝试举办网络招聘会。与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联合举办的“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春季网络招聘月”活动,吸引10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岗位3000多个,并依托学校就业网实现远程面试。

  以“会”引“会”是学校开拓就业市场的一种新方式。2009年56家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论坛”,其中既有学校长期人才合作单位,也有未曾合作的新单位。学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行业资源搭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交流、沟通平台。“武汉科技大学人才协作联谊会”以协作联谊搭建就业平台,稳定和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就业指导以学生为本

  学校已将就业指导体系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并积极探索建立五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模式:大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三,择业指导;大四,职前指导。创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大三暑假就业见习指导。

  学校先后邀请知名校友及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为学生举办就业论坛,并通过开办就业沙龙、编辑《职前指南》辅助读本等方式增加就业指导吸引力。

  依托武汉市委统战部在校设立的“创业辅导站”、校“创业者联盟”及创业论坛,学校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及服务。

  2008年学校首次进行就业见习尝试。2008年、2009年共派出20多支暑期就业实践团队、300多名学生深入用人单位实践,熟悉单位制度、企业文化,成效显著。参加暑期就业见习的毕业生,90%以上已与见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就业导师制是学校的又一创新。每个学院、专业至少聘请一名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的领导、专家担任就业导师。自就业导师制度推行以来,先后有宝钢、武钢、攀钢等15家单位负责人被聘为学校首批就业导师。

  今年3月起,学校开设职业咨询室,由专业教师为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就业辅导。同时,开设“网上在线咨询室”,就业指导工作老师及时与学生在线互动;开设“网上就业指导在线课堂”,毕业生可随时在线了解国家政策、外资企业用人观等。

课程改革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培养质量是影响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学校通过邀请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成立人才协作联谊会,建立专业信息预警机制,促进学校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切实推进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对连续3年社会需求严重不足的专业,学校允许学生向相近专业调整、分流;同时增加相关实用课程培训,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学校每年拿出60万元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高职生,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调整培养方案保证其实训至少在半年以上。

  从2009年起,对当年毕业生协议就业率低于50%的专业,学校将适当减少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低于40%的专业将采取隔年招生的方式压缩招生规模;低于30%或连续两年低于35%的专业停止招生。凡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50%的学院(专业),学校在其申办新专业以及引进教师时要从严控制。为适应市场需求,学校还下调文科生招生比例,由去年的33.07%下调到31%。

  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学校多专业毕业生抢手。截至目前,2009届的采矿、冶金等10多个专业的就业率高达95%;2010届的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武钢、首钢等多家校企合作单位通过签订意向协议、设立奖学金、安排企业实习、开办培训班等方式,提前预订学校大三学生,实施“订单式”培养。

来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