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简陋的“黑职介”,还是让不少求职者上了当。(王火炎 摄)
年后是外来务工人员返厦求职的密集期。个别不良中介机构利用外来务工人员求职心切的心理,用虚假信息、人才推荐信等手段忽悠求职者,骗取中介费。市行评代表在接到群众反映后,协调工商、人事、劳动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并敦促有关部门对黑职介保持高压整治态势。
“黑职介”不肯退还介绍费
近日,外来务工人员小李“撞”进了位于马垅菜市场后面的一家“无名”职介所。“你要找什么工作,我们这边都有。”职介所人员热情游说。小李有些心动,职介人员立即又说,“只要交150元,确保你能上班”,并提供了一个公司地址,“到这家公司去面试就可以上班了”。小李求职心切,当场交了150元,之后按照地址来到那家公司面试,发现公司只是一间小套房,只有两三个人在办公。面试还没开始,工作人员要求先体检,待小李到医院体检后,公司又让小李回去等消息,说有否录用隔天会通知他。几天过去了,小李都没有接到任何电话。小李将此事告诉老乡后,老乡告诉他遇到了黑职介,小李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在老乡的陪同下,小李前往这家无名职介所欲讨回被骗的150元,职介人员说什么也不肯退钱。在多次理论后,职介所才退还了100元,另50元说是“介绍费”不肯退。
家政服务部“变身”职介所
根据小李举报的线索,12日上午,市行评代表联合市人事局人才市场管理办、市劳动监察支队、湖里区工商局公平交易科、高崎工商所来到这家没有招牌的“黑职介”。四张桌子、几张椅子,简单的摆设就成了职业介绍所。
这家公司的营业执照登记的是湖里区诚信德家政服务部,明显是超范围经营。执法人员在办公抽屉里找到厚厚一叠招聘信息单和求职者登记资料。行评代表随机拨打几家招聘单位核实,有的单位明确表示并没有委托该职介所招工,有的单位联系电话已是“暂停服务”状态。执法人员表示,这家职介所通过四处“收集”企业的招工信息单,建立“公司招聘资料库”,以虚假信息骗取求职者的中介费。
检查过程中,职介所电话接二连三响起,行评代表拿起电话,对方称是在文化宫看到招聘启事,所以打电话来咨询。显然,这家黑中介通过大范围张贴招聘启事,以电话联系方式将求职者“吸引”到这里。
黑职介开的介绍信无效
随后,执法人员对马垅路一带的职业介绍所进行突击检查。在马垅路8号,一家名为“厦门信息咨询公司”引起执法人员注意。此时该公司内,工作人员正热情地与一名女孩交谈,女孩当场交了50元。看到执法人员,几名年轻男子神色紧张。执法人员发现,办公桌上有一本专门登记求职者信息的记录本,还有求职者的身份证复印件。这家所谓的“信息咨询公司”也在非法开展职业介绍活动,该公司营业执照名称是厦门市湖里区顺佳和家政服务部,地点与现在的经营地点不符。女孩说,她看到马路上张贴有关沃尔玛招聘启事,通过电话联系找到这里的。女孩还出示了一张所谓的“厦门市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人力推荐信”说,“这是他们刚才给我的,说是沃尔玛委托他们招工,需要开具推荐信给沃尔玛”。市人事局工作人员当场明确表示,这张推荐信是非法无效的。执法人员立即责令职介人员将介绍费退还给那名女孩。
这两家家政服务公司非法开展职介服务,工商部门当场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立即停止经营,并要求当事人到高崎工商所接受进一步的调查。现这两家非法职业黑中介均已关门停止经营。工商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强巡查监管,联合劳动行政部门加大对非法职业中介的打击力度。
市行评代表 柯明哲 卓淑贞
本报记者 吴燕如
【相关链接】 教您辨别真假中介机构
职业介绍机构:经劳动部门审批的职业介绍机构应在醒目位置明示营业执照和《职业介绍许可证》,两者缺一不可。或可登录“厦门市人力资源网”(http://www.xmhr.gov.cn)查询。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正规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这样辨别:一是查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营业执照及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两者缺一不可;二是登录“厦门市企业和中介机构(社会组织)信用网”(www.xiamencredit.gov.cn)查询;三是电话咨询市人事行政部门。求职者应到公办的人才市场或正规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求职,求职时注意索要正规的加盖公章的推荐函和缴费凭证。
求职者若遇到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中介服务不成功后不退还中介服务费的,可向劳动部门5110656、5074550举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上述行为的,可向人事部门5067017举报;未明示营业执照的,可向工商部门12315举报。